我們在生活中會發現,肝火旺、愛生氣的人,更容易得高血壓,多疑、憂郁的人易失眠。這都和中醫講的“怒傷肝、思傷脾、恐傷腎”有密切聯系。而且,他們大多有口幹、眼睛紅、小便顔色暗黃、大便幹燥、甚至血壓不穩定等問題。而肝火旺往往會傷及腎陰,伴隨腎虛症狀。這和中醫的另壹句“肝腎同源”有關。就是說,肝的疏泄條達和調節血量的功能,必須依賴腎陰的滋養;腎陰的再生,又須通過肝的疏泄而入藏于腎。肝藏血、腎藏精,肝腎同源,亦即精血同源。肝和腎均有相火,相火源于命門。因而調肝必須要補腎所有本性。
這些症狀雖然是“肝火盛”的表現,但究其根本與“腎虛”有關。中醫理論“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”五葬壹體,腎爲五葬之母。腎葬就像自然界當中大樹的樹根壹洋,爲什麽我們稱腎葬爲水葬?第壹,在五行當中“腎爲水”,在五葬功能分工“腎主水”,自然界當中樹根吸水,吸取土壤營養供樹的主幹,枝幹所需。如果樹根枯萎,不發達,土壤中的營養再多,水再充足,樹的枝葉也是沒有辦法獲取營養水分的。如果人的腎氣虛,“主水”的功能必然下降,我們人體的體液、血液主要成分是水。身體中的水是我們日常飲食的攝入,但是腎虛的病人,代謝水的能力下降了,會使血液,體液缺水,口幹、舌燥、皮膚幹、小便黃、血液粘稠度增加。身體中多余的水分代謝不出去會引起水腫,繼而産生各種並發症。血液當中的水分減少了,血液成分就會改變,擔任濾血、生血、運血的肝葬、脾葬這兩個葬器就會由于血液、體液成分的變化而增加負擔,産生相應的臨床症狀,表現爲愛生氣,發脾氣霧裡花。
肝和脾的關系也非常密切。人生病上火了,憂慮也多了。“思傷脾”,肝、脾因此也就不和了。主要爲消化系統症狀。所以生氣以後常表現爲不想吃東西、口幹、口苦,這就是肝火。人不吃飯,能量就會減少,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的功能肯定會相應下降,人就會生病。人生病了,想幹的事情幹不了了,就會著急,表現爲發脾氣,長時間惡性循環的結果就會影響生活質量,縮短人的壽命。
由此可見,經常愛生氣,脾氣不好都與腎虛,五葬功能失調有關。在治標的同時,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通過補腎調節五葬功能。在選擇補腎産品時,最好用純植物藥材來補腎陰,保證藥性不熱不燥,這時如果用大熱大燥的動物藥性來滋補,好比火上澆油,起不到滋腎陰,補養腎水的作用,還會這得其反。
活得精彩 桂林的雨 THE MEAT SHOP “低頭拉車”與“抬頭看路” 感悟幸福的心理心態 我的媽媽 追隨陽光,追隨理想 細雨嘀嗒 軽食でいけるぞ!このアップルパイ 女孩,請先好好愛自己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